厉宁述过去一看,都是些豆蔻、甘草、丁香之类的,便建议干脆便宜点卖卤料算了,又怕味道不好没人要,他还提了一包回来自己配比,试试味道。
厉华诚记下他说的方子,再次确认道:“味道真的可以?”
“您让婶婶试一下不就知道了么。”
厉宁述笑道,“要是她也觉得可以,再往外卖嘛。”
厉家做菜最好的还得是掌家几十年的婶婶李秀,她的父亲李老爷子是百草堂的第三代传人,厉华诚十一二岁时家里穷得吃不上饭了,就进城谋生,厉家祖上种药看诊为生,到了厉华诚这一代仍有传承,凭着认草药的本事和不要脸卖惨,进了百草堂当学徒,后来又正经拜了李老爷子当师父,开始正经进学和学医,常常出入李家,因此认识了李秀。
李秀出身中医药世家,丁点医术都没学会,倒无师自通一手好厨艺,药膳也做得很好,李老爷子就她一个女儿,当然不想百草堂没落了,又看上厉华诚为人机敏且知恩图报,又生得一张俊脸,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由这个徒弟继承了百草堂。
所以厉华诚在家经常跟小辈开玩笑,“按现在的说法,你们婶婶就是那个白富美,我是靠娶老婆走上人生巅峰少奋斗三十年的。”
说得好像很轻巧,但过去中医不受重视的时候,也颇多艰难,一家子也是节衣缩食才将百草堂经营起来,又渐渐有了起色。
厉宁述亲生父母是乡下的赤脚医生,他八岁那年他们进山给老乡们看病,结果遇到山洪暴发,为了救人,夫妻俩都没回来,留下厉宁述一个,厉华诚听说以后,怕他不好过,就赶回去将他接到了容城照顾。
倒不是说亲戚不是好人,而是那时候大家都不宽裕,农村更是贫困,自家孩子的吃穿都不够,更别提照拂亲戚家的孩子了,就算能给口饭吃,那读书又要怎么办?
厉华诚跟厉宁的父亲是嫡亲兄弟,自然不愿意兄长的儿子因此连书都读不上,他很清楚地知道,对于他们这样出身的孩子,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
厉宁述到百草堂的时候,厉华诚跟李秀结婚才五年,独子厉宁望也才三岁,李老爷子还很硬朗,得知他的遭遇,都很赞同厉华诚要收养他的决定。
从八岁到三十二岁,他在百草堂度过了二十余年的光阴,在这里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医学启蒙,他的第一位老师,应当是李老爷子。
老爷子在他考上大学后去世,临终前嘱咐他好好学习,又说给他推荐了老师,是他的师哥,当时厉宁述并未放在心上,只当是寻常长辈,等到了大四,厉华诚带他去拜访国医大师罗咏淳,才知道原来老爷子是将自己托付给了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