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她们和婆婆住在一起,和外邦打仗那会儿,家家户户都要出一个壮丁,她家出的是她郎君。
都知道打仗是九死一生的事,出去了就回不来了,那会儿还没分家,兄弟和父母推了她郎君出去时,答应过她郎君一定会好好待她们母子。
可结果,她郎君前脚走后脚他们就变样了,百般欺凌她们母子三个。
四郎一走四年,后来没了消息,村里都在传他战死了,她婆婆就将主意打到她们母子三个的身上,竟要将她们都卖了,还骂她们是吃干饭的,可家里的活实际上还不是她们在干。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帅气的肥猫桑10瓶、猫腻淼淼10瓶、时光荏苒9瓶、尤加利2瓶、怜殿瑞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_熊壮山做油茶面她婆婆将买主都联系好了,就在那户人家来抢人时,汉子回来了。
汉子自是不允,且他身后又跟着护送他返乡的差役,她婆婆忌惮那些凶恶的差役,只能乖乖将先前收的五两多银子返给那些人家。
可也因此对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这时回来使她出丑的四儿子怨恨上了。
等她婆婆知道四郎伤了腿,手筋也是断了后接上再不能吃力后,全家人都彻底把他们当成了吃干饭的。
没两天,翁婆就做主分家。
对外只说孩子们大了,和她不一条心了,她也不在碍他们的眼。
实际上谁不知道,是他们多余四郎一家,嫌弃他碍眼。
这还不算,翁婆丝毫不考虑四郎如今手脚都不好用,被分出去怎么生活,竟生生分走了全部家田。
不,给他们留了,就留下两亩地,还说四郎手脚不好用,干不了太多活,要那么多田地也是浪费,不如给他几个兄弟,他们手脚好用,正能多种地。
这种亏心地话,亏得翁婆说得义正言辞,村人里都听不下去了,可哪又能怎样,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们手便是再长也伸不到人家家里。
只两亩地,家里五口人,还要去掉税收,根本不够吃,特别是近来这些时日,家里是真连米汤都喝不上了,每日只灌水饱,还是冷水饱。
因为家里没柴禾,好不容易弄到点,还要背到镇上去换粮食,哪舍得用来烧热水。
万幸的是,他们一家没在去年寒冬里冻死,村里可是冻死了不少人。
他们一家正抱头痛哭,忽然听得村里一阵吵闹。
有人拿着破锣敲的震天响,里正跟在后头挨家挨户的敲门叫人,满脸喜气,似有什么大好事。
“李四李四娘子,你两个不要哭了,快点出来,有天大的好事!”
里正推开小栅栏门就兴奋地道。
李四和他娘子还以为有了什么生钱的活计,忙抹了两把泪,就匆匆跑出来。
两个身着官服的差役面容倨傲,对着村人甚是高高在上,“我们今天来是奉了官家命,过来教你们不在冬日里被冻死的活命法子。”
李四和他娘子赶来,正听到差役这句话,虽不是关乎口粮的,却也让人大吃一惊。
冬天冻死人村人已经习惯了,从心底根深蒂固地认为冬日里冻死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
可如今这差役竟说奉官家之命,教授他们活命的法子,怎能不高兴,特别是有些老人,年年都怕自己过不去寒冬,更是激动的登时两眼含泪。
“你们两个给他们说说。”
差役把身后带来的两个匠人推出来,那两个匠人就简单讲了下盘炕的方法,重要强调道:“有了炕,要不了多少柴禾,就能把它烧得热乎乎的,要是烧透了,夜里不用管,也可以热大半宿。”
“什么,不烧了还能热?”
“对,只要烧透了,夜里就是停了火,也能热半宿。”
“天啊,这是什么宝贝,咋还能自己热呢。”
官差适时道:“这宝贝可是杏花村一户叫做熊壮山的郎君想出来的,熊郎君大善,可怜你们这些穷苦人,就同意了衙门里的征收,将这法子献了出来。
咱们官家更是心系百姓,层层推广,这不我家大人叫我带着人来免费教你们。
你们谁家想学,先来,让他教你们盘两铺炕,我还要带着人去下一个村呢。”
“我家先来……”
“让我家先来,我家老人都六十多岁了……”
“我阿父也马上六十了……”
村人一个个争前恐后,生怕落于人后。
李四的亲生母亲,丝毫不关心要饿死的四儿子一家,从人群中一路凯歌挤到头前,讨好地笑道:“我都六十了,先给我家盘吧。”
“李阿婆,你怎么睁眼说瞎话。
你今年不才五十,怎么还六十了,那十岁在哪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