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他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所以出了错也不怕。
幸好他弄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几样,真正要命的那些都还在计划之中。
只不过,等到不当值的时候,他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甚至跟赵璨商量一下,把事情的先后顺序排出来,尽量不要再去触那些敏感的地方。
想到这里,平安终于将之前的那股推搡赶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根据赵璨的说法,皇帝还有六七年的时间好活。
他们都还年轻,六七年的时间等得起。
而且,用这六七年的时间来打打基础,其实也不错嘛。
等到平安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之后,石世文从殿里出来了。
路过平安身边时,两人对视了一眼,平安目光平静,石世文似乎有些惊讶,原本脸上带着的春风得意似乎都消散了些。
他本来是想向平安示威的,但平安的表现却让他心里泛起了嘀咕。
至于平安,他现在看石世文心里已经没什么波澜了。
自己上赶着找死的人,谁也救不了他。
毕竟皇帝一开始恐怕也没想到要给什么临机专断,便宜行事的权力,是石世文自己要求的。
他想做办报纸诗文荟萃即便是皇城司,要调查这件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完的。
平安没有办法阻止这件事,只好给赵璨送了一封信,让他注意这件事。
清洗已经无可避免,最重要的是让他的人独善其身,不要卷进这件事里来。
另外如果有能保得住的有用之人,就尽量保住。
免得到最后朝堂上连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
然后又给在西北的冯玉堂送了一封信,让他小心行事。
因为不管是刑部和大理寺,还是皇城司,要调查这件事,就必须要从西北开始。
那些有可能跟这件事有关系的人,不是重臣就是将领,不可能随便锁拿进京,只能他们亲自过去寻找证据了。
平安之所以让冯玉堂小心,是因为石世文要亲自前往西北。
他是去调查这件事,但未必没有整顿一下西北的意思。
冯玉堂是自己的人,谁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希望不要影响到自己在西北的布局才好。
不过他现在困在宫里,能够做的事情有限,也只能暂时这样了。
赵璨的回信来得很快,只让平安放心,他已经有所准备。
实际上赵璨也的确是早有准备。
他提前就得知消息,还在打仗的时候就开始查,到现在许多东西都已经有眉目了。
之所以还是要在朝堂上提出来,又将事情推给刑部和大理寺去查,主要还是怕自己做得太全了,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忌惮和警惕。
尤其是皇帝,如果知道他儿子这么有能耐,恐怕会睡不安寝吧?再说,对于现在的赵璨来说,明面上是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
但实际上,私底下的暗流涌动,却是才刚刚开始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