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瘤”
出版社无形中祸害了多少孩子,不倒闭难泄心头恨,可其他认真做书和出版社和编辑又做错了什么?真就祸从天降。
电话那头,郑梅还在咋舌:“主要也是他们倒霉。
几家‘毒瘤’把大家惹火了,又没办法确定具体到底哪几家出版社黑心,怕踩雷,就干脆一刀切整个行业……”
没办法确定具体哪几家出版社黑心……
宛若传音入耳,这句话在程云珂脑中不断回转。
蓦的,她眼前一亮。
“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信息时代,过多繁杂的无关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充斥。
比如腊加斯沙漠发现了一株稀有绿植、上舟某企业成功进入世界一千强并表示会努力进发五百强……看起来都很重要且和同样生活在这颗地球上的人息息相关,实则“信息——行动”
的转化率极低。
试问沙漠发现绿植,难道你买菜的超市会因此降价活动需下班后急抢?
别的企业进入世界一千强,和你今天工作内容是什么有关系?
所以,当人们在繁杂众多信息中遇到其中利害当真与自己贴切捆绑的事时,才会反应格外激烈。
“毒瘤”
出版社在业内横行,买到他们出版的书,不仅大人可能难得趁休息时间想“充个电”
却意外“白充”
,最危险的还是尚不能辨明书中所写正误的孩子们,分分钟就因此扣分,能把买书出发点就是给孩子提高成绩的家长呕得吐一口老血。
而人又是群居动物。
即使原本还算理智,在亲朋好友都煽动的情况下亦难以维持,逐渐情绪上头地对这种“恶劣行为”
表示抵触并盲目赞同“一刀切”
的行为。
程云珂便是在这个群情激愤的时候发了第二条微博。
不过,这次她发的不是什么理智分析的长文,也并非高高在上地劝说什么,而是搞了个非常另类的活动。
即:“捉虫大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