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之旅,胤禔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康熙的那首诗,什么“我来问俗非观兵”
。
胤禔印象最深的是松花江里的大马哈鱼,足有两尺多长。
松花江上的捕鱼人唱着歌,用鱼箭、鱼枪配合渔网来捕捉它们。
“东南风、西北浪……捕好鱼、大马哈……获丰收、祭祖天……吉祥如意,把家还!”
听渔民唱歌可开心了,而沾康熙的光,胤禔吃了两天的大马哈鱼。
“京里现在会唱这种歌的人很少了吧?”
胤禔道:“好像在京很难听到。”
胤礽就别有看法:“大概是觉得该稳重一些,你看汉人们的大儒名士,和他们过去的皇帝们,不就只看宫廷歌舞。
什么时候听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唱歌跳舞了。”
“唐朝啊,唐朝皇帝和大臣们就一起跳舞。”
胤礽摆摆手:“那……除了唐朝呢,唐朝承北朝遗风,自然不同。
南朝就只看歌舞吧?再比如汉朝,他们,”
“汉朝也有啊。”
胤禔道:“那不是刘邦回乡还要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小太子也想到了:“对哦,这么说汉人的风气也不是那么死板着规矩,真奇怪,那为什么后来不唱了、只听别人唱歌跳舞。
是觉得身份不同了,所以自重身份吗?”
胤禔耸耸肩,这可是个大问题,没几个博士级的专业研究人员不花几年功夫出不了成果,他还是不想了。
一直听他们说话的曹寅就笑道:“太子与大阿哥大约是忽略了,诗词中的词原本不就是用来唱的吗?所以,其实一直都在唱,只是不跳了。
至于为什么不跳,那就没人知道了。”
“而且民间一直都有小调,只是难登大雅之堂,太子殿下所说的自重身份,是有道理的。
对于那些自视甚高的大儒而言,不止稗官小说,就是诗词歌赋一样是邪门歪道,只是经史子集是正途。”
胤禔发现,曹寅提到大儒的时候,语气稍稍带着点嘲讽。
他觉得不是自己听错了,对方的确有这个意思……这样一个长相好、读书好,能文能武的能人,居然对正统大儒很不感冒。
有意思,
五月初,皇帝率领大队人马回到京城,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令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索额图种种不端行为!”
第33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