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奇怪的是,闻见这个香味,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胡珊珊的脸。
循着香气越走越近,在一间茅舍前,我看到一个用手掌拍打一个簸箕的老奶奶。
老奶奶的身旁站着一位同样鹤发童颜的老头子,手里端着一碗菜籽油,面色凝重的盯着老太婆的每一击拍打。
“爷爷奶奶,你们在做什么呢?”
我走上去礼貌的问,看一眼他们跟前的簸箕,以及簸箕上的米白色东西,心里有一个猜测,但还需要证实。
果然,花白胡须的老头子冲我笑了笑,把油碗放在石磨上,抬起手做了个拍打的动作:“打糍粑,你吃过吗?”
“原来这就是打糍粑呀!”
我释然。
心想难怪这个香味这么熟悉,而且闻见香味,我就想起了胡珊珊,以及那个窗外有油菜花的宿舍。
------------:自主研发的打糍粑“爷爷、奶奶,你们能教我做打糍粑吗?”
我忽然对这一项民族传统有了浓厚的兴致,甚至在想,要不要回去辞职,专门做这个,把打糍粑打进市场、流进所有饶餐桌。
“学这个做什么?麻烦、又累,想吃可以买。”
老头子着咯咯咯的笑,但笑着笑着胡子翘了翘:“就是买的不好吃,他们没擀米。”
“擀米?”
后来我才知道,擀米是打糍粑中最重要也是最费时费事的环节。
机器无法复原擀米的流程,所以就被忽略了。
这也是打糍粑没办法工业化生产的原因。
在我一番努力的请求之下,老头子欣然同意。
干瘪的手骨钳着我递过去的两包香烟,呵呵呵的傻笑。
我你也别顾着笑呀!
赶紧把核心技术告诉我。
但等他一,我才发现这项民族手艺没那么容易学。
我想一时半会儿就掌握这项技能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听个大概,知道基本的流程,等回去以后自己摸索着反复试验吧。
仙女们找出竹园,看我在学打糍粑,刚开始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凑上来赶热闹。
但见我向着了魔一样跟着‘师傅’请教这个那个,越听越不耐烦,后来几个人相视一眼,索然无味的离开了。
从傍晚学到夜色浓稠,老年口请我在家里吃晚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